1978年7月4日中国历史学家萧一山逝世(2024-7-4已更新)
任务文章(作)萧一山(1902-1978.7.4) 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幼承家学,有志于专治清史。十九岁,由山西大学预科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得窥治学门径,立志以新方法为中国史学开拓新境界。课余埋首著作,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上海中华书局出版),文笔流畅,史料详备。梁启超、李大钊、朱希祖诸前辈及日本今西龙博士等亲为之序。后续成中卷。
大学毕业次年,任教于清华大学,与梁启超朝夕共处,锐志向学,治清史益力。先后应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及南京中央大学之聘,讲授清史。所著《清代通史》上、中两卷,改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问世。
萧先生在北京任教期间,曾一度有志于教育制度的改革。一九二九年,他创办了一所从小学到大学一贯制的新型学校——文史政治学院。聘请学友黄现璠等人任教于该学院。原计划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具有文、史、政治素养的人材,以改变旧制学科分散,精力不易集中之弊。但后来由于经费筹措困难而停办,他改革学制的尝试未能实现。
三十岁时,他获得特款资助,前往欧美各国考察。先赴英一年有余,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及剑桥、牛津各大学收集有关中国近代史料,注意研究英国政治。越年,自英往游德、法、意三国。于1934年返国。以新自海外所获之史料,先后编辑出版了《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太平天国诏谕》、《太平天国书翰》、《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等书,使国内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境界。嗣后,他出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东北大学与西北大学两校之文学院院长,仍讲授清史。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随东北大学内徙于四川三台,被教育部聘为部聘史学三教授(萧一山、陈寅恪、柳诒徵)之一,讲授著述,朝夕不辍。越一年,著《清史大纲》及《曾国藩传》两书,对中国文化传统及近代史历程之嬗变,阐述为详,特别对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与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诸人之所以成功,有其独到的见解。
抗战胜利后,萧出任北平行辕秘书长,当选为国民政府第一届监察院监察委员。1948年冬,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萧携眷赴台。二年后,完成《非宇馆自述》;复应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之请,编撰《清史》及《民族文化概论》两书。自1950年始从事修订《清代通史》工作,历十有二载,下卷稿成,全书共四百余万字,距上卷之脱稿问世,已近四十年。1976年,被聘为台北『国史馆』史料审查委员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通信研究员。
30年代中,萧曾发起成立经世学社,刊印《经世半月刊》、《经世战时特刊》、《经世丛书》、《经世日报》等。他尚未出版的著作,还有《中国通史讲义》(系原在北大、清华、北师大之讲稿,写至宋代,稿已佚)及《五十自述及卅年来见闻录》等。
1978年7月4日病逝于台北。1985年9月,中华书局根据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修订本第五版影印发行他的成名之作《清代通史》,精装五册。
点评:中国历史学家,清史研究第一人。




- 1993年8月31日大亚弯核电站一号机組並网发电成功(2025-8-31已更新)
- 2005年8月31日伊拉克北部阿扎米亚区发生踩踏事件 造成近1000人死亡(2025-8-31已更新)
- 1916年8月31日蔡锷东渡日本养病(2025-8-31已更新)
- 1945年8月31日罗伯特·孟席斯创建澳大利亚自由党(2025-8-31已更新)
- 1967年8月31日苏联作家爱伦堡逝世(2025-8-31已更新)
- 1944年8月31日波兰人在华沙起义(2025-8-31已更新)
- 1993年8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2025-8-31已更新)
- 1876年8月31日奥斯曼帝国第34位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继位(2025-8-31已更新)
- 2010年8月31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馆日(2025-8-31已更新)
- 1965年8月31日联合国宪章修正案生效(2025-8-31已更新)
Copyright © 2019-2025 shaob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276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