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烧饼歌详解

刘伯温《烧饼歌》详解

《烧饼歌》的来源,据民间盛传,当时朱元璋一边吃烧饼,一边让刘基预卜朱家天下的气数如何,君臣一问一答,便形成了《烧饼歌》的内容,《烧饼歌》中的预言,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一直说到满清王朝被推翻以后,其中的预言,往往藏头露尾,很象谜语一般,颇为费解
预言明朝的气数

《烧饼歌》这样记载──
帝问曰: “天下之事若何?朱家天下长享否?”
基答曰: “我皇万子万孙,何须问哉!”
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最为关心的,当然是朱家王朝的问题。因此,他叫刘基预卜朱家王朝可以延续到什么时候。大家知道,明朝的江山是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为止的,此后便是满清王朝的天下。祟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思宗自缢而死,明王朝宣告灭亡。而这个明思宗便是明神宗(朱羽钧)万历皇帝的孙子。很明显,刘基回答朱元璋的问话,是一句双关语,表面上是一句恭维话,说明朝江山将会传至千秋万代,实际上是明确预言:明朝的江山将会传到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为止。这里可以看到刘基的智慧,既不冒犯天子,又准确无误地回答了天子的问题,预言了未来。 改朝换代,自有天意。刘伯温在烧饼歌中预言了久远的未来,当然也看到元朝气数已尽,明朝将兴。所以他才能顺乎天意,成为一代名相。
骄横一时者终难当天命。当代掌权者,附庸者鉴。
《烧饼歌》这样记载──

帝曰:“虽然,自古兴亡原有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
基曰:“泄漏天机,臣罪非轻,陛下恕臣万死,才敢冒奏。”
帝即赐以免死金牌,基谢恩毕,奏曰:“我朝大明一统江山,移南偏北阙, 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孙。”
帝曰:“朕今都城筑得坚固,守甚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观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除非燕子飞入京。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江山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
朱元璋于1368年在南京正式称帝,改元为洪武元年。天下太平后,人们都议论迁都北京。可是,迁都事关重大,劳费巨大,营建不易;而且,金陵(南京)历来是兴王之地,开国功臣也大多来自江淮;更重要的是南京地处江南,有财富之饶。因此,迁都北平之事被搁置了下来,从明太祖到明惠帝之时都没有变成现实。不过,朱元璋也注意到,北京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对于防御蒙古军队的入侵,经营东北广大地区,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于是,朱元璋便有一个折中的方案:明朝都城定在南京,北方军事重镇便分封儿子们为王去防守。

因此,刘基所说的“移南偏北阙”便是预言大明国都将会迁移到北方,这是朱元璋始料未及的。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本来应是由太子标来继承皇位,可是太子是个短命鬼,早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死去了,因此皇位只好由太子标的儿子允[左火右文]来继承。允[左火右文]于1399年即位为惠帝,年号建文。太孙允[左火右文]继位,是刘基死后二十多年发生的事情。当时刘基预料,太子标没有当成皇帝,太孙继位后仍有许多麻烦。因此,刘基所说的“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孙”,意思是:太子标虽然是嫡出,是正嗣,可是文星(建文)却要继承皇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孙子。所以,这句话自然是应验了。
可是,当时刘基没有具体指明是哪个孙子来继承帝位,只是说“文星高拱”,而且用了“防乃孙”的字眼,朱元璋没有听懂这句话,认为是攻城守战的问题,因此说了“都城筑得紧固’,“何防之有”的话。
那么,刘基所言“防守甚密似无虞,除非燕子飞入京”又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朱元璋先后分封了二十五个王,分别在全国各地镇守。

诸王都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特别是镇守北京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个儿子),其拥有的军事力量最强,朱元璋的本意,是通过分封制度来确保明朝天下的长治久安。可是太孙允继位为惠帝后,麻烦事就来了。由于诸王大权在握,擅权跋扈,对中央王朝造成威胁。于是惠帝根据大臣的建议实行“消藩”政策,诸王中有的被废黜,有的被处死。这就恼怒了燕王朱棣,朱棣以“靖难”为名,兴兵杀到南京,发动政变,自己当上了皇帝,史称明成祖,改元永乐。因此,“除非燕子飞入京”,“一院江山永乐平”,便由这个历史事实来应验了。它预示着城内皇族内讧,骨肉相残,最后整个江山在永乐年由燕子所平定。
刘基的答话中还有“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这是暗示什么呢?原来,协助燕王朱棣发动政变的,有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他就是姚广孝。姚广孝本是医学弟子,十四岁剃度为僧,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衍。他聪明好学,能诗能画.又精通“阴阳术数之学”。洪武年间,朝廷命精通儒术的名僧集中礼部会考,道衍和尚名列前茅。他本可以受封为官,可他仅受僧服之赐。由于跟燕王朱棣志同道合,交谈甚为投契,道衍和尚便跟随燕王北上,在北京主持庆寿寺。

其实,他是以佛事来掩人耳目,暗中与燕王密谋,酝酿夺权。所以,燕王朱棣发动政变成功,就是得力于道衍和尚的谋划。朱棣当上皇帝后,并没忘记这位第一号谋臣,于是恢复他的本姓,赐名广孝。此外还要他蓄发还俗,给他送来美女、房子。然而,姚广孝都没有接受,仍然做他的和尚。后来,他又受命监修太祖实录,参与编纂《永乐大典》。这么一来,刘基说的“秃顶人来文墨苑”就完全应在他身上了。至于“英雄一半尽还乡”一句,大约是指燕王朱棣篡位后,原属于建文皇帝的文臣武将大半返回故乡。
预言明中后期宦官乱政
基曰:“北方胡虏残生灵,御驾亲征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日月照边疆。”
“北方胡虏残生灵,御驾亲征得太平”,这两句是指出“土木之变”的历史背景。
“北方胡虏’指的是蒙古族贵族军队。明成祖永乐年间,居住在北方的蒙占族两个部落 -- 鞑靼和瓦刺先后兴起,逐渐强盛,并屡次兴兵南犯,残害汉民族的生灵。永乐八年至二十二年(1410年 -- 1424年),明成祖先后五次率兵亲征,

打败鞑靼和瓦刺,巩固了明朝的边防,这就是所谓“御驾亲征得太平”。其后,鞑靼势力逐渐衰弱,结果被瓦刺尊长脱欢吞并。大漠南北,全是瓦刺的势力范围。到了脱欢之子也先的时代,瓦刺的势力更加强盛。也先东征西讨又征服了兀梁哈三卫,还西攻哈密,东逼朝鲜反明,企图恢复大元王朝的天下,成为明朝北方严重的边患。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个皇帝,他就处在蒙古瓦刺政权严重骚扰明朝边境这个历史时期。这时,明朝政府的军政大权全部都操纵在宦官王振手中。王振不但不布置边防,反而接受瓦刺的贿赂,暗中通敌。正统十四年(公元1440年)七月,也先分兵四路攻入中原,他自己则亲自统兵进攻大同。王振既无难备,又不懂军事,也不与大臣商量,却擅自调动五十万大军,挟持英宗亲征。王振的专横,皇帝的昏庸,官僚的无能,其战斗力可想而知。明军在暴风雨中行进,饥寒交迫。到了大同,未及交锋,明军由于害伯也先兵力强大,不敢再进,于是又赶忙掉头逃跑。八月,当明军战战兢兢地行军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时,也先追兵赶到,一下就把明军团团围住。明军乱成一团,死的死。伤的伤,许多大将阵亡,王振死于乱军之中,明英宗被俘,这就是历史上

著名的“土木之变”。因此,‘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所预言,就是明英宗的“土木之变”。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又预言到英宗以后一段曲折的历史事件。
明英宗战败被俘的消息传到京城,举朝上下莫不震怖。文武大臣中或主战或主守,甚至有主张迁都,意见很不统一。这时,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取得了爱国军民的支持,大家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监国(第二年又立为景泰皇帝),诛杀王振余党,调集各地明军勤王,同时加强防守,严阵以待。于谦由此升为兵部尚书,负责北京保卫战。这一年的十月,也先挟英宗率大军直抵北京城下。英宗驻得胜门外的土城上,约人出城议和,遭到于谦的拒绝。于是,瓦刺军便疯狂攻打城门,于谦率众奋勇迎战。一连打了三天三夜,也先不但没讨到便宜,反而屡战屡败,不得已退兵回去,不久又把英宗放回来了。
由于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英宗终于被释放了。但英宗回归不久,又开始了宫廷内部的争夺,他总想找机会把弟弟景泰皇帝拉下台来。可是,由于自已是被弟弟景泰皇帝救回来的,不敢马上发难。

也是该景泰皇帝不能长享天子之福,有一天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不久病重。英宗哪能白白失去这个大好机会?于是他在过去逃跑派的拥簇之下,来到东华门称帝,说是景泰皇帝因病不能管理朝政,由英宗复位处理国事。这个事件,历史上称为“南宫复辟”或“夺门之变”。屈指算来,景泰皇帝仅仅在位七年,这就是预言中所说的“国压瑞云七载长”。 “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两句,说的就是也先释放英宗,英宗又回复帝位之事。 至于刘基说的“云开日月照边疆”一句,尚未有人能理解它到底是预言什么。 帝曰:「此时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大乱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基曰:「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老拣金精尤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朱元璋见刘基快语如麻,尽管一些不太懂的话,禁不住想要问个具体的。而刘基所说“天下乱矣”可谓把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都说透了。
我们说过,英宗复位后,明朝政权又一次落入宦官之手。

继英宗之后为帝的是宪宗(公元1465年──1487年)。这宪宗,专用小人,宦官汪直更是擅权横利,以致当时的人“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接下来是孝宗(公元1488年一1505年)。号称弘治,可是仍然与阉人狼狈为奸。孝宗的儿子武宗即位后,宦官刘瑾专权,朝廷大政的办理不由内阁,而出刘瑾。他还可以把大臣的奏章带回家去处理,其气焰之大,可想而知。当时北京城内外都传说.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由于朝廷腐败,民不聊生,以致变乱蜂起,尤其是黄河南北闹得最厉害。孝宗的侄子世宗嗣位后,又是刚愎自用,任性专横。他在位共四十五年,其中后二十余年没有亲临视朝,只是在宫中炼丹,求长生不老之药,而让权奸严嵩掌握大权,取敛货贿,极尽贪污之能事;所有忠贤之士,几乎全部遭到杀害.明朝的国基早己危如累卵了.
明神宗即位时,明朝的气数早己亮了红灯.好在神宗即位时刚刚十岁由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宰相).这张居正可以说是个改革家。他为了挽救明王朝的统治.锐意革新.整顿吏治;清丈土地,实行“一条鞭法”;任用威继光等为将,巩固边防;另外还委派著名水利学家播季驯督修黄河淮河.

发展了农业生产。 总之,张居正主政前后十年.确实使明王朝有了一番振作。可是神宗亲理朝政后,政治就更加黑暗了。他深居宫中,荒淫享乐,几十年中不上朝。几乎所有大臣都找不到他,有奏章只好放在家中发霉,哪个地方出事,只好由它自生自灭。当时朝廷几乎是奸臣当道,听任几个太监在那里作威作福。总之,刘基预言的:“任用阉人保社稷”,便把英宗至神宗一百多年间的社会问题给说透了。 本来,朱元璋在明朝初年规定,宦官不准识字,如干预政事则处斩。而朱棣起兵时,由于曾得到建文帝左右宦官的帮助,于是对宦官渐次信用,并设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提领;明宣宗时设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专门教宦官识字。从此以后,朱元璋不许宦官识字、干预政事的规定便被废弃了,而且宦官的权势越来越重,以致明朝天下大乱,刘基预言可谓不假。明神宗宦官的头子叫魏忠贤。刘基预言中说的“八千女鬼乱朝纲”.指的就是这个大坏蛋。所谓“八千女鬼”,就应了一个“魏”字。当时那个神宗皇帝天天在深宫和妃子美人玩得天昏地暗;哪里还顾得上国家大事,哪里还晓得百姓的痛苦和愤恨”因此,那些太监便在朝中胡作非为,借朝廷之名兼并土地,加重赋税,巧取豪夺,接受贿赂,残害忠良,

鱼肉百姓。吃得脑满肠肥了,他们便担心皇帝一旦临朝查出底细来不好。又买通宫里总管魏忠贤,求他在皇帝面前欺哄一下。这魏忠贤乃是阉人之祸的魁首,和太监们本是一丘之貉,哪有不依的?于是,魏忠贤对神宗说:“国家大事自有百官料理。天子玉食万方,极应享受人间的极乐。前人说得好。 “人生几何”陛下若不趁年富力强的时候及时行乐,那百年以后,和草木同朽,岂不可惜!”这句话可打进了神宗的心坎,激发了神宗的风流天性,于是越发日夜寻起快活来。
也许,刘基预言中的“长大金龙太平时”。是指张居正为相首辅的时期,而“老练金龙精旺壮”则是指神宗整天沉溺在脂粉堆中的时候了。
明末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荒淫,朝政大权旁落,因而导致了宦官与权臣争权夺利的矛盾冲突,各派势力都在朝中结党,相互倾轧。这就是明朝的“党争”。其中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最为长久,最为激烈。
总之,明朝的中后期确实是“天下大乱”.其原因就是皇帝昏庸.太监控权。特别是魏忠贤,他在神东、光宗.熹宗这三代胡作非为.扰乱政纲,把明王朝引到了灭亡的边缘。应了“八千女鬼乱朝纲”的预言。

祟祯,是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的年号。这位崇祯皇帝企图挽救明朝灭亡,杀魏忠贤,罢黜阉党。但这一切努力都挽救不了明王朝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让我们结合《烧饼歌》里的预言来看这一段历史吧。
帝曰:「八千女鬼乱朕天下者何?」
基曰:「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救得蛟龙真骨肉,可怜父子难顺当。」
帝曰:「莫非父子争国乎?」
基曰:「非也,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帝曰:「何谓未已?」
基曰:「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卦曰:「木下一了头,目上一刀一戊丁,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戊子已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守好桂花。」
帝曰:「偶遇饥荒,平常小丑,天下已乎?」
基曰:「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喜见子孙耻见日,衰颓气运早升天,月缺两二吉在中,奸人机发去西东,黄河涉过开金阙,奔走梅花上九重。」
帝曰:「莫非梅花山作乱乎?从今命人看守何如?」

基曰:「非也,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王有牛星,运至六百半,梦奇有字得心惊。」
这一段,刘基详细描述了明朝灭亡的情况。让我们先看看这一段历史。
公元1628年,朱由检继位,是为思宗,年号崇祯。当年陕西一年无雨,农民纷纷起义。祟祯十七午(公元1644年),张献忠入四川,在成都正式建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称大西王;也是祟祯十七年,李自成以西安为西京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改元永昌。这年二月,李自成又统兵从西安出发,目标是攻占北京,对明朝進行最后的冲击。三月,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的统治至此崩溃了。 李自成的故事就说到这里为止。有人会问,刘基的预言是否与李自成有关?现在,我们就将两个方面联系起来看吧!刘基话中有一句:“木下一头了,目上一刀一戊丁”。在“木”字之下有一个“了”字,再加上“一”,不就合成一个“李”字吗? 在“目”字上头加上一“刀”(即一撇),不就成了一个“自”字? 再把“戊”与“丁”合起来,又变为一个“成”字。因此,刘基此句暗含“李自成”三字,预示着李自成是明王朝的掘墓人。下面再看看李自成攻占北京后祟祯皇帝的命运。

当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的消息传来,崇祯皇帝气得脸都发紫了,满朝文武大臣都想不出一个办法来。后来李自成统兵前来攻打北京,所向披靡,连连攻下太原、大同,长驱直入,又破居庸关,北京已成了瓮中之鳖。三月十七日早朝的时候,祟祯皇帝问外边贼势如何,殿下文武百官听了,急得只有掉眼泪的本领。这么一来,刘基说的“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在此又被说中了。
还是三月十七日那天早朝的时候。午门外传报说,李自成已攻打進来,城外三大营全都溃败投降。大臣们听了,这时也顾不上皇帝老爷啦,一个个夹着尾巴溜出殿外,崇祯皇帝无可奈何只得回到内宫,和皇后相抱痛哭不已。到十八日这一天,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广安门)投降,农民军立即進占外城。祟祯皇帝赶忙叫人把内城紧闭起来,自己走到万寿山上,望着连天烽火,不禁掉下几滴痛苦的眼泪,连声叹息:“大事去矣!”回到宫中,祟祯皇帝赶忙吩咐两个儿子逃命,没过多久,人报皇后上吊而死,祟祯听了,呆了老半天,只说出了一个“好”字。忽然,他看见年仅十五岁的公主伏在地上痛哭,这时,只见崇祯解下佩刀,用袍袖遮住脸,狠着心一刀砍过来,公主立即倒在血泊中。

祟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谁叫你生在我们帝王家?”当他回过头来时,又见袁贵妃在那里哭泣,崇祯哈哈大笑,说:“你为什么还不死呢?”说完,拿起刀来又在贵妃身上砍了几刀。这时的祟祯皇帝可真有点疯了。三月十九日大早,起义军打破了内城,杀声阵阵。祟祯便一个人悄悄来到万岁山(景山),在树上吊死了。
崇祯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那么,刘基的话里有哪些与祟祯皇帝有联系呢? 且看: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日,便是祟祯自缢明朝灭亡之时,而李自成所建立的政权不就叫做“大顺”吗? 那么,刘基所说的“遇顺则止”一句便有了着落。而“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两句,也暗指着祟祯的命运。祟祯就是神宗万历皇帝的子孙,所谓“万子万孙”指的应当是他,而“祖宗山上贝衣行”说的还是他。“宗”上边加个“山”,就成了“祟”字;“上”、“贝”、“衣”三字合起来,又得了一个“祯”字。而“行”就是指祟祯的死,因为古时皇帝死了叫做“大行”。把这两句合起来看,是说万历皇帝的孙子死于祖宗山上。这样一来,这两句又是一个成功的预言了!
刘基的话中还有“将相不放朝金阙,十八儿孙兑上行”两句。现在看来,这两句并不难理解。

上句纯粹是暗示明朝败亡后,朝廷里的将相走的走,降的降,不再为王朝卖命了。 而“十八儿孙兑上行”则预示明朝传主十八代而后结束。“兑”在卦卜中是“毁损”的意思。现在,可将明朝十八代列表如下:
1.明太祖(1328-1398)
(懿文太子标)
2.惠帝(1399-1402)
3.成祖(1403-1424)
4.仁宗(1425)
5.宣宗(1426-1435)
6.英宗(1436-1449,1457-1464)
7.景帝(1450-1456)
8.宪宗(1465-1487)
9.孝宗(1488-1505)
兴献
10.武宗(1506-1521)
11.世宗(1522-1566)
12.穆宗(1567-1572)
13.神宗(1573-1620)

14.光宗(1620)
15.熹宗(1621-1627)
16.思宗(1628-1644)
表中一共十八个,其中有两个是应当做皇帝而实际上没做成皇帝(表中不列出年分者)。由此,这个预言又给说对了.
总之,这段预言己把明朝二百七十年的历史命运作了一个粗略的勾勒。
李自成攻占北京城,逼得祟祯皇帝上吊自杀,按理说明朝的江山应该转移到李自成的手里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李自成的起义军在北京尚未站稳脚跟,清军便潮水般的从山海关杀进来了。历史又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个变化当然有诸多原因,而明将吴三桂勾引满清入关便是重要的一个。还是结合《烧饼歌》来说这段历史吧!
基曰:“桂花开放好英雄,拆缺长城尽孝忠,周家天下有重复,摘尽李花枉劳功。黄牛背上鸭头绿,安享国家珍与粟,云盖中秋迷去路,胡人依旧胡人毒。反覆从来折桂枝,水浸月宫主上立,禾米一木并将去,二十三人八方居。”
这段预言,大体上是预言辽东总兵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的事情。吴三桂奉命驻扎山海关。

北京被攻克后,吴三桂一看,前有清军,后有李自成。思前想后,就打开关门,反做了清军的前锋。等吴三桂把李自成赶出了北京,回来满人已坐上了皇座。朱家天下从李自成的手中又一下子转到了胡人满清的手里。
这么一来,刘基关于“桂花结得好英雄,拆缺长城尽效忠”的预言便有了应验。上句显然指吴三桂勾结清兵,下句指吴三挂打开山海关,带领清兵去攻打李自成,为清王朝效忠。“国家天下有重复,摘尽李花枉劳功”也不难理解。上句暗示明朝江山转辗易手,由崇祯把它断送到李自成手里,又由于吴三桂而又让清朝从李自成手中夺过去了。下句暗示吴三桂虽然勾引清兵摧毁了李自成的农民政权,不料竟然枉费一番苦心,大明江山又被满清坐收渔人之利接了去。“黄牛背上鸭头绿,安享国家珍与粟”也不难理解。“黄牛”暗指“吴”字,此二句意谓吴三桂引来了鸭绿江一带的满清贵族,任由满清享用中原丰富的资产财物。真可以说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再说满清贵族入关夺取了明朝天下以后,便四处派兵前去镇压各地的反清势力。吴三桂自然也被他们当作走狗来利用。这吴三桂东征西讨。

最后杀了朱由榔,消灭了南明最后一个反清势力,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得到康熙皇帝的嘉奖,封为平西王,派驻云南。进驻云南之后,吴三桂便招兵买马,搜刮钱财,从而扩充自己的武装力量,使云南成了独立王国。康熙皇帝认为吴三桂如此跋扈,势必严重威胁大清政权,而且全国的反清势力己被荡平了,于是下令“撤藩”,除去吴三桂。吴三桂接到“撤藩”,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扯旗反清,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恢复明朝作幌子,前后跟清兵大战了六年,最后节节败退,忧愤成疾,病死在衡州,他的余党也随之土崩瓦解,不久被清军全部消灭。这不正是应了刘基“胡人依旧胡人毒,反复后来抓桂枝”吗?
“水浸月宫主上移”,此句暗示一个“清”字。左边三点水,右上角为“主”,右下角为“月”,合起来就成了一个清字。
帝曰:“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
基曰:“臣该万死,不敢隐瞒,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帝大惊,即问此人生长何方?若何衣冠?称何国号?治天下何如?
基曰:“雨水节,草木脱。王出头,春三月。路上行人一半僧,赤头童子皆流血,倒置三元且听说。”

话说刘基提到”二十三人居八方”的预言后,朱元璋以为有人骚乱明朝天下,便马上追问起来。谁知刘基据实直言,说大明江山已经灭亡多时。朱元璋不禁大吃一惊,于是又追问取代明朝天下的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怎样治理国家,等等,而刘基的答话,正预言了这些问题。
多尔衮率清兵入关取代明朝的地位后,立刻下令全国剃发,要汉族也跟满人一样留那发式。所谓“剃发”,就是将头发的前半部剃掉,只留下后半部的头发,然后编成辫子。这道“剃发令”可真严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清王朝便根据汉族人剃发与否,“以别顺逆”。当时剃发令全国都震动了。因为剃发对于汉族人来说,是一个被征服的标志。于是,各地汉人不忍上国衣冠服饰,沦于夷狄,纷纷反对剃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清运动。清王朝为此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政策。清豫王多铎领兵攻陷扬州,便“传令尽杀百姓”,史称“屠城”。自此之后,一系列的屠城事件接踵而来,计有苏州之屠、嘉定之屠、嘉兴之屠、宁都之屠、海宁之屠、广州之屠,等等。杀戳情形,伤心惨目,霎时间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这种历史事件,正好应了刘基的预言。
“雨水节,草木脱。

王出头,春三月”几句,便暗示了满清王朝的统治。“满”字的左边是三点水,右上角可视为“草字头”(艹),右下角的“两”又与“雨”字相近。预言有以二十四节气里的“雨水节”来扰乱人们的视听,其实暗示着一个“满”字。“春三月”正是清明时节,在此更指明了“清”字。而“王出头”,─方面是“王”上加一点,预示真“主”出现,一方面是指“清”字右上角的“主”字。综合起来看,这几句暗示满清王朝入主中国,似乎不成问题。而清王朝强令汉人剃掉半个头,使人活象半个和尚,不正使“路上行人一半憎”有了着落吗?至于“赤头童子皆流血”意思更为明显,看来指那些不服剃发令的人惨遭杀害无疑。最后的“倒置三元且听说”则复杂一些。“三元”即是“三才”── 天、地、人。“倒置三元”,等于说清王朝强令人们剃头,一方面违背了天、地、人的常理,一方面指广大汉民族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抗清斗争。
预言满清末期
帝曰:“胡人至此败亡否?”
基曰:“未也,虽然治久生乱,值此困苦,民怀异心,然气数未尽也。廿岁力士开双口,人又一心度短长,时俺寺僧八千众,火龙渡河热难当。

叩首之时头小兀,嫦娥虽有月无光。太极殿前卦对卦,添香禳斗闹朝堂。金羊水猴饥荒岁,犬吠猪鸣汨两行。洞边去水台用水,方能复正旧朝网。火烧鼠牛犹自可,虎入泥窝无处藏。草头家上十口女,又抱孩儿作主张。二四八旗难蔽日,辽阳思念旧家乡。”
刘基把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帝王的预言陈述过后,朱元璋觉得胡人占据中原已经够久了,于是忙问“胡人至此败亡否”,刘基则认为,虽然大清帝国从乾隆让位之后已呈现衰微之象,但“国运未尽”。(确实如此,从乾隆之后一直到清朝灭亡竟还有一百十六年的时间)于是,刘基又根据卦象连连说到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清末各朝的预言。其中,“甘岁力土双开口”,正好点出一个“嘉”字,“人又一心度短长”,正是在“度”中加上“一”和“心”,与“庆”(慶)字相近,这就预言了嘉庆一代的社会;“叩首之时头小兀”,大体暗示了“道光”二字。因为“头小兀”是头上行“小”下面行“兀”,成了“光”字,“叩首之时”却只有“首”,与“道”字尚差一个偏旁。就算应验百分之七十好。然后看“嫦娥虽有月无光”一句,便可知道光一代清廷是如何颓败和黑暗了。

刘基预言中的“太极殿前卦对卦”暗示着“咸丰”二字。因为咸与丰都是卦名,在卜卦当中,有个上兑下艮的卦叫做“泽山咸",另外还有个上震下离的卦叫做“雷火丰”,所以说咸丰正应了这句话。更巧的是,以卦象来解释的话,这“咸丰”两卦正又说明了咸丰皇帝沉溺于女色,置江山于不顾,乃至发生英法八国联军来瓜分国土的厄运。
自从洪秀全打进南京,建立太平天国之后,半个天下已经不再是满清皇帝的了。咸丰皇帝见大势已去,干脆每天躲在宫里喝醇洒,竭力寻求快乐。太平天国把个大清天下打得乱七八糟,洋人不断在边防海疆蚕食骚扰,他根本都没放在心中。
不久,英法联军向北京进犯,总算惊动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只好避走热河,夹着尾巴躲进避暑山庄。而偌大的一个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放几把火,烧得只剩下灰烬。国事到此已经不可收拾。咸丰皇帝也一病不起,次年死于热河。总算他死不瞑目,留下遗诏写明国家大政由肃顺等八位大臣裁决,谁知当时在热河的孝贞皇后、懿贵妃以及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诉都对肃顺等人不满,于是由懿贵妃策划一切事宜,发起了十月政变,杀死了肃顺等人,拥立其六岁的皇子载淳即位,

成了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即位后,尊懿贵妃为西宫太后,又称慈禧太后;而孝贞皇后也因此变成东宫太后,又称慈安太后。因为同治皇帝年纪幼小,只好由两宫太后一起垂帘听政。──说到这里,我们大概知道“添香禳斗闹朝堂”的含义了,当年“添香”而招来的秀女兰儿,此时正以太后的身份大“乱”着清王朝。
按照历史的发展,咸丰下来乃是同治。那么,刘基预言中有哪些话是说到同治呢? 有!那便是“金羊水猴又饥荒,犬吠猪啼泪两行”。
“金羊水猴又饥荒”,正暗示着同治之年。因为,辛属金,未属羊,所以金羊就是辛未年,即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壬属水,申属猴,所以水猴就是壬申年,即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如果说,同治十年、十一年都闹饥荒,这是天灾,那么,我们再看看是否还有人祸吧!“犬吠猪啼泪两行”---从字面上来看,很明显是暗示发生了悲惨的事件,这个事件是必须天下一起恸哭的,连猪狗都哭了,除非皇帝驾崩还有什么事能如此呢? 确实如此。同治十三年是甲戊年,也就是狗年;光绪元年是乙亥年,也就是猪年,而同治皇帝驾崩的时间,正好是狗年之末猪年之前的十二月份。

所以,刘基的这句预言又完全应验了,同治皇帝驾崩后,慈禧太后立醇亲王的儿子为帝,也就是光绪皇帝。那年光绪皇帝不过是五岁小孩,是由慈禧太后抱在怀里上朝廷的。因此刘基“女抱幼儿作主张“当然是指慈禧太后抱着光绪皇帝处理朝政这件事情的。
基曰:“洞边去水台用水,方能复正旧朝纲。火烧鼠辈尤自可,虚入泥巢无处藏,草头家,十只女,又抱孩儿作主张。”此处字迷是指同治继位和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慈嬉太后在同治死后又立年幼的光绪为帝垂帘听政。如洞边去水,是指洞字去掉边上的三点水为同字,而台字再用上水字边为治字,火烧和虚入二句指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圆虚入京城而后退出,慈嬉又立光绪垂帘听政。
基曰:“二四八旗难蔽日,辽阳思念旧家乡。东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狮,分南分北分东西,偶逢异人在楚归,马行万里寻安歇,残害中女四木鸡,六一人不识,山水倒相逢、黄牛早丧赤日中,猪羊鸡犬九家空,饥荒灾害皆并至,亦似丰登民物同,得见金龙民心开,刀兵水火一齐来,文钱斗米无人籴,父死无人兄弟抬,金龙绊马半乱甲,二十八星问士人,蓬头幼女蓬头嫁,揖让新君让旧君。” 

“二四八旗难蔽日,辽阳思念旧家乡”是指八国列强难以灭清,而二字和日字加上家乡之家字的宝盖头,为宣字。辽阳思念旧家乡,指宣统在沈阳作满洲国皇帝,满清又回到东北的老家,颇有讽刺意味。
“东拜斗,西伯旗,南逐鹿,北逐狮,分南分北分东西,”此语可以看出清末孙中山先生学习东西方政治经验寻求推翻满清,解救中华建立民主中国的活动,如,他曾东渡日本,西赴欧美,南征北伐,与此四句颇契合,而分南分北分动东西,又解出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偶逢异人在楚归,马行万里寻安歇,残害中女四木鸡,六一人不识,山水倒相逢。”其中异人在楚是指居于楚地(广东,又在武昌起义)的孙中山;其中“马行万里寻安歇”,走字边为行万里(或有写为行千里),如无走字边的逸字则只有兔字,赤兔为千里马,应为安逸的逸字,“六一人不识,山水倒相逢”中有“六一”为立字,加人不识之人字为立人旁,立人加山应为仙字,孙中山字逸仙,而“残害中女”一句的女字若从中间割开把女字的上半部分离开变为上边一点,应为文字,中山名文,中加上山水倒相逢的山字又有中山二字,“四木鸡”,木字加鸡字中的鸟为枭雄的枭,枭雄常指军阀,四木鸡可能指

四方各派系军阀。当时北洋军阀窃据权势残害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主要灾难。灭满清立民国,中山先生功垂清史在预言中早已有定论。
接下有“黄牛早丧赤日中”一句,其中黄牛二字在预言中多次出现,而“黄牛”二字的本意应指中国东北,五行中黄色为中央土,而牛在十二地支中为丑,地支丑位于东北方向,所以黄牛指东北。而东北在民国期间沦落在日本人之手是史实。
“赤日”应指日本,也因为日本国旗上有一赤日之图行。
此上下二句说“黄牛早丧赤日中,猪羊鸡犬九家空”又双关指从1937年(37是丁丑年为牛年亦可为黄牛)到1945年(乙酉为鸡年而46年为丙戌狗年正合鸡犬二字),在此八年日本侵华期间,可谓“猪羊鸡犬九家空”了。而在此期间饥荒灾害同时而来,即使丰收年也躲不过战火的灾害,所以,“亦似丰登民物同。”

 

Copyright © 2019-2024 shaob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276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