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许良英逝世(2025-1-28已更新)

任务文章(作)   2025-01-28 02:40:08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许良英逝世许良英  2013年1月28日,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许良英逝世。中国著名科学史家,《爱因斯坦文集》的主要编译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研究员,著名科学家束星北和王淦昌的学生。  1940年,到达贵州遵义。  1942年,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主要研究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在目睹国民党抓壮丁之后,婉拒王淦昌教授要他留校任教的邀请,毅然离开了浙大,去桂林寻找中共地下党,急得爱才心切的王教授登报寻他。  1945年,他返回浙大任物理系任教。  1946年夏天,他甘冒风险去重庆的新华日报社,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几经周折,终于如愿以偿。  1947年,他担任中共浙江大学支部书记。在轰动全国的『于子三事件』中,作为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他发起领导了浙大学生罢课、教授罢教等行动,引爆了『反对非法逮捕、反对特务暴行、反对屠杀青年』的全国性学生运动(遍及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许多城市)。此后,他历任浙大地下党总支书记,中共杭州市地下党青委委员兼大专区委书记等职。  1949年5月后,他改任杭州团市委学生部部长,与时任杭州团市委组织部部长的乔石同事。  1952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指名调他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3年,他担任《科学通报》编辑室主任。  1955年,因为介绍『胡风分子』方然入党,在『反胡风和肃反运动』中被批判和停职审查一年。  1956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创建时,他与于光远共同担任负责人。  1957年,因为反对反右运动,他被打为科学院第一右派。声讨其『罪责』的文章刊登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要媒体的显著位置。  1958年,因抗拒强迫劳改的处置,他被开除公职,被迫回老家(浙江临海县张家渡镇)农村劳动改造。  1978年,恢复党籍,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2006年,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专文《北京的爱因斯坦传人:一个为真理奋斗的叛逆者》,讲述许良英的生平故事。  2013年1月28日13点25分,许良英先生在北京海淀医院去世,终年93岁。  长期从事科学史、物理学思想史和科学哲学的研究,特别是对爱因斯坦的思想、科学和  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史的分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主要是科学哲学方面的论述)一出版,就吸引了正在发动思想解放运动的胡耀邦的注意。1977年,胡耀邦向人推荐这本书,说里面有些文章他读不懂,但读懂的对他都很有启发。1980年,在胡耀邦倡议下,中共中央书记处请科学家讲授科技知识,第一讲是科学史,许良英参与讲稿的写作。通过对中国和世界近代史、近代科技史的反思,许良英在讲稿中特意提出:『科学与民主是现代社会赖以发展,现代国家赖以生存的内在动力。』同时,许良英在『试论科学和民主的社会功能』这篇著名的论文(《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第1期)里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  1986年,许良英在杂志上发表访谈『为‘自由’正名』,提出民主、自由、平等、法治这些概念不是资产阶级的,而是『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思想界引起深远的反响。  后来,许良英又以敏锐的目光、以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责任感发表『驳民主缓行论』(1988)、『没有政治民主,改革不可能成功』(1992)和『人权概念和现代民主理论』(1993)等影响广泛的文章。  许良英关心社会现实,说真话,求真相,做真人,尽力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他以鲁迅的一句话 『肩住黑暗的闸门』为座右铭。  许良英密切关注思想和学术问题,2010年,和学者邵建争论,提出『走出复古迷津,重新回归‘五四’』。

Copyright © 2019-2025 shaob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276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