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2月12日名流内阁被袁世凯解散(2025-2-12已更新)

任务文章(作)   2025-02-12 02:02:12
名流内阁被袁世凯解散 熊希龄  1914年2月12日,名流内阁被袁世凯解散,由孙宝琦内阁取而代之。  名流内阁  名流内阁,指1913年7月31日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任命中国进步党领袖熊希龄组成的内阁。熊希龄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其他总长是:外交孙宝琦,内务朱启钤,陆军段祺瑞,海军冠雄,教育汪大燮,司法梁启超,交通周自齐,农林、工商张謇。  事件经过  1913年7月23日,众议院对熊希龄任国务总理一事进行投票表决,以多数票同意而通过。7月30日,参议院最后投票表决,熊希龄以126票赞成、72票反对、4票弃权,获得通过,7月31日,袁世凯即正式任命熊希龄为国务总理。  熊希龄虽然并未做好就任国务总理的思想准备,参、众两院投票表决通过后,袁世凯亲自打来电话邀熊希龄出山。熊希龄组阁时提出『不问党不党,只问才不才』的基本方针,要组建所谓『名流内阁』。但袁世凯心里清楚,不管叫什么内阁,其主导权仍在袁的手里。  9月11日,熊希龄的『名流内阁』(又称『人才内阁』)终告组成:孙宝琦为外交总长、朱启钤为内务总长、梁启超为司法总长、汪大燮为教育总长、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刘冠雄为海军总长、张謇为工商总长、周自齐为交通总长、熊希龄兼财政总长、张謇兼农林总长。9月14日,熊希龄对外正式发表《就任国务总理布告》。同时,熊希龄还率领全体阁员出席了国会,对外宣布了他的8条施政方针。熊希龄的阁员中有几名是当世著名进步人士,又是一定社会贤达名流,所以熊内阁被称其为『名流内阁』,外界亦赞誉为『第一流人才内阁』,但内阁的人事权实在仍牢牢操控在袁世凯手中。  袁世凯拉熊希龄组阁,本来就是一个过渡,是利用『名流』来装点门面,对付国民党。当袁的目的达到后,『名流内阁』自然成为累赘。况且,内阁中袁的亲信也不把熊希龄这个总理放在眼里,自然,他一事无成。于是,熊希龄和袁世凯的矛盾日益尖锐。  1913年底,北京的几家有影响的报纸如《新社会日报》、《群强报》等,突然登出熊希龄盗取热河行宫古玩的新闻,指名道姓地刊载了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现任国务总理熊希龄,为热河都统时将前清行宫内之古瓷器、书画取去200余件,已请律师向京师地方厅起诉』。堂堂国务总理公然和盗宝案有关,报纸毫不留情面,京城内外顿时轰动。  袁世凯以自己精心罗织的『熊希龄热河行宫盗宝案』为由,指使其亲信讽劝熊希龄下台。无奈之下,熊希龄于1914年2月愤而辞职。从1913年9月到1914年2月,时间不过半年,『名流内阁』便退出政治舞台。』熊希龄无可奈何地退出了北洋统治的历史舞台。

Copyright © 2019-2025 shaob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276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