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2月18日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出生(2025-2-18已更新)
任务文章(作)托妮·莫里森(Toni Morrlson,1931.2.18~)美国黑人女作家。生于俄亥俄州钢城洛里恩,父亲是蓝领工人,母亲在白人家帮佣。1949 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专为黑人开设的霍华德大学,攻读英语和古典文学。大学毕业后,又入康奈尔大学专攻福克纳和沃尔夫的小说,并以此获硕士学泣。此后,她在德克萨斯南方大学和霍德华大学任教。1966年,她在纽约兰多姆出版社担任高级编辑,曾为拳王穆罕默德·阿里自传和一些青年黑人作家的作品的出版竭尽全力。她所主编的《黑人之书》,记叙了美国黑人三百年历史,被称为美国黑人史的百科全书。70年代起,她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和巴尔德学院讲授美国黑人文学,并为《纽约时报书评周报》撰写过3O篇高质量的书评文章,1987年起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讲授文学创作。莫里森可以说是一位学者型的小说家。
莫里森的主要成就在于她的长篇小说。自1970年起,她一共发表了六部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1970)、《秀拉》(1973)、《所罗门之歌》(1977,获全国图书评论奖)、《柏油孩子》(1981)、《宝贝儿》(1988,获普利策奖)、《爵士乐》(1992)。这些作品均以美国的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笔触细腻,人物、语言及故事情节生动逼真,想象力丰富。
西方评论界普遍认为莫里森继承了拉尔夫·埃利森和詹姆斯·鲍德温的黑人文学传统,她不仅熟悉黑人民间传说、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而且也受益于西方古典文学的熏陶。在创作手法上,她那简洁明快的手笔具有海明威的风格,情节的神秘隐暗感又近似南方作家福克纳,当然还明显地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但莫里森更勇于探索和创新,摒弃以往白人惯用的那种描述黑人的语言。
1993年,由于她『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活力』,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 1997年9月17日前东德体育丑闻大曝光(2025-9-17已更新)
- 1997年9月16日兰西拉(兰州—西宁—拉萨)通信光缆工程全线铺通(2025-9-16已更新)
- 1980年9月17日波兰工人讨论筹建全波独立自治工会(2025-9-17已更新)
- 1991年9月17日林纳斯·托瓦兹正式公布计算机操作系统内核Linux(2025-9-17已更新)
- 1930年9月9日中共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025-9-9已更新)
- 2002年9月4日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闭幕(2025-9-4已更新)
- 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独立日(2025-9-16已更新)
- 1982年9月16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访华(2025-9-16已更新)
- 1934年9月8日莫罗城堡号客轮失火(2025-9-8已更新)
- 1949年9月17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2025-9-17已更新)
Copyright © 2019-2025 shaob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276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