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9日我国加入《南极条约》(2025-5-9已更新)
任务文章(作)南极,这个曾经被人们称作是地球尽头的地方,是人类认识最晚的一块大陆。虽然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史已经有几千年了,但是人们对南极大陆的认识却只是近160多年以来的事。从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许多航海家为了寻找南极大陆,曾经作了种种尝试,先后在亚南极发现了不少岛屿,但并未真正到达南极大陆。
1821年,美国人约翰·戴维斯乘船在南极半岛北端的休斯湾登陆,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从此开始了人类对南极大陆内地的探险活动。1911年和1912年,挪威人和英国人也先后到达了地理南极,从此,人类对南极大陆内部的探险活动便全面展开了。1957年至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南极探险考察活动达到了高潮,这标志着国际合作研究南极的开始。当时,有12个国家的大约5000名科学家参加了对南极的科学研究,在南极大陆上建立了67个研究基地,这一年,人们第一次在南极大陆内部建立了全年研究站,进行气象学、冰川学、地质学、地球物理、生物学、医学和资源等综合性考察。此后每年有上千名科学家在南极进行越冬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现已初步探明,南极大陆蕴藏有丰富的铁、煤、铜、石油、天然气等220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另外,南大洋中的海洋生物资源蕴藏量非常可观,尤其是营养丰富的高蛋白动物南极磷虾是蕴藏量最大的生物资源。人们把南大洋誉为人类未来的动物蛋白仓库。1958年,由12个国家代表组成了南极考察科学委员会,并于1959年12月1日,在美国签订了《南极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性废物,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
进入80年代后,我国也派出许多勘察团对南极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察。1983年5月9日,我国正式加入了《南极条约》。这以后,我国对南极的考察研究更加频繁。1984年年底,在南极正式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 1978年5月4日《中国青年》杂志、《中国青年报》复刊(2025-5-4已更新)
- 1950年5月12日爱尔兰演员加布里埃尔·拜恩出生(2025-5-12已更新)
- 1940年5月12日日军执行“101号作战协定”空袭重庆(2025-5-12已更新)
- 1883年5月13日爱迪生发现在真空玻璃泡中金属板极通电流到热灯丝极(2025-5-13已更新)
- 1911年5月15日美最高法院裁定美孚石油公司解散(2025-5-15已更新)
- 1993年5月9日首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行(2025-5-9已更新)
- 1958年5月12日新中国第一辆轿车“东风”出厂(2025-5-12已更新)
- 1974年5月6日德国总理勃兰特辞职(2025-5-6已更新)
- 1992年5月5日我国九位专家新当选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2025-5-5已更新)
- 1905年5月14日袁世凯练成北洋新军(2025-5-14已更新)
Copyright © 2019-2025 shaob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276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