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12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开放(2025-5-12已更新)
任务文章(作)1993年5月12日,再现7000年前我国南方史前文明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宁波余姚河姆渡镇开馆。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氏族的情况。河姆渡遗址总面积4万平方米,经过两次局部发掘,共出土骨、石、木、陶等各种文物7000余件,还发现大量栽培稻谷和木建筑遗迹。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不但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统传说,许多考古学者还依此认为河姆渡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木构水井;世界上最早的木制水上交通工具;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大量丰富的陶器,世界上最早的漆器就摆在博物馆的陈列柜里,它的出土,使人类使用生漆的历史一下子提早到7000年以前。河姆渡人在艺术世界里同样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河姆渡的惊人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它导致了对中国史前史的修正,以及对华北、华东两种文化共存的承认。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位于遗址西北侧,是1991年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兴建的,占地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馆舍共有6幢建筑,品字形布局,根据博物馆功能要求,分为展厅、库房、业务行政用房3个部分,单体间有走廊相通,体现有分有合,离而不散、聚零为整,浑然一体的建筑格局。博物馆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长6.5米、高1.8米的匾额,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八个大字金光闪闪。
建筑形式设计上,依据河姆渡文化『干栏式』建筑『长券、短檐、高床』的特点,依托456根桩基,构筑成高于地面的架空层,坡层顶面上5-7组交错构件,象征7000年前榫卯木作技术,序厅屋顶形式似一只展翅翱翔的鲲鹏,表现河姆渡先民爱鸟、崇鸟的文化信仰,建筑构件中最长的梁长34米,重80多吨,仿古而不泥古,气势宏伟。建筑色彩方面,屋面选用咖啡色陶制波形瓦,外墙用无光无油陶土毛面砖,给人古朴、粗野的感觉,但室内装饰则是铝合金门窗、喷塑墙面、大理石、磨石子地坪,在乳白色筒状吸顶灯的照射下,有一种浪漫情调,显示设计者的原始建筑风貌和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独特构思。




- 1568年5月19日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被投入监狱(2025-5-19已更新)
- 1954年5月14日二战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逝世(2025-5-14已更新)
- 1992年5月20日五个一工程奖(2025-5-20已更新)
- 1991年5月21日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遇刺身亡(2025-5-21已更新)
- 1928年5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2025-5-4已更新)
- 1990年5月7日中苏美和平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2025-5-7已更新)
- 1992年5月21日法德两国决定共同组建法德军团(2025-5-21已更新)
- 1995年5月3日以马哈蒂尔为总理的马来西亚新政府组成(2025-5-3已更新)
- 1949年5月4日发生苏佩加空难,当时的意大利都灵队全体队员罹难(2025-5-4已更新)
- 1949年5月21日中共与英方就“紫石英”号事件交涉(2025-5-21已更新)
Copyright © 2019-2025 shaob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276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