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月31日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逝世(2025-1-31已更新)
任务文章(作)赖和(1894-1943),原名赖河,字懒云,人称和仔先,笔名有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等。出生于台湾彰化的一个『百姓人』之家。赖和生活的时期,正是日本占领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的时期,面对日本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高压统治,经济上的残酷压榨,文化上的同化政策,赖和以笔做刀枪,揭露和控诉日本侵略者给台湾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热情歌颂台湾人民的反抗精神。他的作品对台湾『五四』以后的一代乡土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赖和则成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被誉为台湾文学的『奶母』。
赖和少小时不愿入日本学校,在当地的『小逸堂』接受黄倬其先生的汉文教育,受益颇深。后不得已,入学校学日文,但不愿剪掉象征中国人的辫子。1909年 5月,16岁时入台湾总督府医学校读书,1914年毕业。1916年在家乡彰化开设赖和医院,为贫苦群众医治疾病。 1917年赴福建厦门,在博爱医院服务两年。在厦门的两年,是他在汉学方面以及思想方面有重大收获的两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赖和深感民族自决的重要性,尤其对启迪民众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看法,认为文学是有重要作用的,应该属于人民。这以后,他开始了一面行医,一面从事文学创作的生活。1919年,赖和回到台湾,开始从事抗日运动和文学创作。1924年因从事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被捕入狱。1941年又因所谓『思想问题』再次被捕入狱。这次入狱,使赖和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摧残,1943年初出狱后不久,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终年仅50岁。
赖和去世后,台湾人民深深怀念和敬仰他。他的坟墓在台湾八卦山上,墓地始终保持干净整洁。原来当地群众中流传一种传说,说是赖和的墓草可以治病,所以人们争相去拔,以致墓地上的草都被拔光了。
赖和号称『诗医』,他以其崇高的医德与人民息息相通,赢得了广泛的崇敬。他医术高明,却平易近人,尤其对那些贫苦百姓,有时连诊费也不收取。『有些病人请赖和医师赊下药钱,但对于看来根本不可能还钱的病人,是连账都不记下的。』『他每天所看的病人,都在一百名以上。然而,先生的身后,却留下一万余元的债务。』
赖和不仅是具有崇高医德的医生,更重要的是,他以平民作家的形象享誉台湾文坛,是为人民代言的作家。不仅如此,他还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志士仁人,与台湾人民一起参加了反抗日本统治的斗争。他行医一生,身后家业如此萧条,除了经常少收费、免费治疗等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把自己的钱财慷慨地资助了抗日斗争。他生活在人民中间,对台湾人民的苦难有深刻的了解,对台湾人民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感触也最深。他有非常坚定的民族意识,这可以从两件事上表现出来:他一生永远只穿中国服装,从来不穿日本服装;他一生只用中文写作,宁可先用文言草就,然后改为白话,也决不肯用日文写作。他的小说既是他思想的真实反映,也是那个时代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赖和深受当时祖国大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立即从厦门返台,和黄朝琴、张我军一起在台湾掀起了白话文学运动。1921年,赖和加入『台湾文化协会』,并当选为理事。1925年,赖和为呼应白话文写作,发表了处女作散文《无题》,被誉为『台湾新文学运动以来头一篇可纪念的散文』。1926年,赖和在《台湾民报》上发表了新文学运动以来最早用白话文写作的第一篇小说《斗闹热》,从此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1930年,他和许乃昌。黄呈聪等人创办了《现代生活》。1932年,他和陈虚若、黄周一起主持《台湾民报》、《台湾新民报》的『学艺栏』,并担任《南音》、《台湾新文学》的编辑,培养和提携后起之秀。1934年,第一个全台湾的文艺团体『台湾文艺联盟』成立,赖和被公推为委员长,但他却固辞不受。新文学运动的浪潮把赖和推为无可争议的台湾文坛领袖,他的一生,为提倡白话文写作和推动新文学运动起了极大的作用。有人说,台湾新文学由赖和『打下第一锄,撒下第一粒种籽』。
赖和留给人们宝贵的文学财富,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和评论,其中以小说成就最高。他的作品充满着写实主义的风格,用朴实的文笔把日据时期血淋淋的社会现实剥露在人们面前,唤起被压迫的弱者奋斗的意志。由于职业方面的原因,赖和跟当地下层人民接触较多,因而对社会的黑暗和百姓的痛苦描写得特别深刻。从1925年到1927年三年间,他先后发表了诗《觉悟的牺州》、小说《斗闹热》和《一杆『称仔』》,可以说,这三篇作品表现了赖和一生创作的三个主题,即旧社会习俗的败坏、被屈辱的人民、以及弱者的奋斗。旧社会习俗的败坏,表达了人民对日据时期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文化革新、社会进步的要求。被屈辱的人民,表现了呻吟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惨状。弱者的奋斗,则伸张了被压迫人民的不屈意志和反抗精神。这三方面的主题构成了赖和小说创作的重要思想内容。而且赖和长于讽刺和白描手法,善于运用台湾群众语言,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赖和的小说里,绝少宏伟壮观的生死拼搏,也没有什么雷霆万钧的豪言壮语,力量来自逼真的写实,直揭日据时代政治癌瘤的痛痒之处,这种看来『温和』的思想启蒙却有力地拨弄着埋在人们心头的愤怒之火,其小说创作的深刻性也就在这里。
叶石涛在《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总序》里将1920年开始的台湾新文学运动划分为『摇篮期』、『成熟期』和『战争期』,而赖和的创作活动几乎贯穿了上述三个时期。赖和的作品对台湾『五四』以后的一代乡土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赖和是台湾新文学的开拓者,他提掖并且引导了日据时代台湾新文学的发展』,『他的写实意识影响了以后不少的文学创作者,尤其是摇篮期的杨守愚、陈虚谷;他的嘲弄技法影响了蔡愁洞、吴浊流、叶石涛;而他那不屈不挠的抗议精神更影响了朱点人、杨逵和吕赫若。』对赖和的这种评价可以说是很正确的。




- 1997年9月19日我国首次派车手参赛汽车拉力世锦赛(2025-9-19已更新)
- 1996年9月19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贸易和发展报告(2025-9-19已更新)
- 1995年9月19日上海金卡工程ATM联网在全国率先开通(2025-9-19已更新)
- 1937年9月19日日本用非法手段“美国制造”与美国争夺南美市场(2025-9-19已更新)
- 1991年9月19日首批“中国驰名商标”产生(2025-9-19已更新)
- 1891年9月19日二战期间德国的著名将领、 高统帅、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2025-9-19已更新)
- 1991年9月19日出生于5300年前的冰人奥兹被发现(2025-9-19已更新)
- 1988年9月19日庄泳为我国夺得首枚奥运游泳奖牌(2025-9-19已更新)
- 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同盟在重庆成立 黄炎培当选常务委员会主席(2025-9-19已更新)
- 1857年9月19日德里在英军攻击下陷落(2025-9-19已更新)
Copyright © 2019-2025 shaob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276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