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5月3日华纳制片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2025-5-3已更新)
任务文章(作)有声电影的诞生
1927年,美国著名的华纳制片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给世界电影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
应该说,电影从来都不是无声的。在声音进入电影之前,人们借助乐师给电影配乐;在日本,甚至有专门的说唱演员,当影片放映时,他们以说唱形式讲解影片的内容。所配乐曲一般是由乐师根据银幕展示的剧情即兴演奏;但有些影片,例如1908年的法国影片《吉斯公爵被刺》,则由著名的作曲家圣-桑专门为它作曲。放映时,乐师根据作曲家提供的总谱演奏。不用说,演奏的规模视条件而定:大多数是由一位乐师独奏(钢琴或小提琴),有时由几位乐师合奏,偶尔则出动交响乐队。
爵士歌王(1927)导演:艾伦·克罗斯兰
当1927年美国出现有声片之后,上述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伴音不再只是配乐;环境音响和对白的闯入银幕,使已趋成熟的影像艺术面临改型的危机。在此之前,电影是在『无声无色』的条件下成为一种新型艺术的。它不仅没有为『无声无色』感到遗憾,相反,『无声无色』恰恰是使电影成为艺术的一个基本条件。如今,声音的闯入必然打破已经形成的『元素平衡』。所以,在有声片出现的初期,一些艺术家和电影理论家对声音抱有怀疑,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电影观众对声音的态度却是一致给予欢迎。
爵士歌王(1927)导演:艾伦·克罗斯兰
在默片时代形成的影像艺术面临着自身被淹没的危机。电影艺术家们对声音的态度由怀疑、对立到采纳的转变,使这种『危机』转变为发展的『契机』。爱森斯坦等人关于有声片的宣言,他们的『音画蒙大奇』的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是上述转变的典型代表。
到3O年代,声音已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默片时代已经出现的类型片,由于声音的出现而更趋成熟,更多样化;至于音乐喜剧片、警匪片,如果没有声音就无法出现和发展。声音也为电影表现提供了更具写实效果的条件。
在『音画艺术』趋于成熟的30年代,写实主义思潮几乎波及各国电影作品。




- 1820年5月12日近代护理学和护理教育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女士诞生(2025-5-12已更新)
- 1917年5月10日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逝世(2025-5-10已更新)
- 1995年5月14日扎伊尔发现罕见传染病埃博拉(2025-5-14已更新)
- 1997年5月11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与“深蓝”的较量(2025-5-11已更新)
- 1983年5月18日我国海军远航航海实习船队启航(2025-5-18已更新)
- 1946年5月18日台湾政治人物谢长廷出生(2025-5-18已更新)
- 1940年5月4日毛泽东指示《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2025-5-4已更新)
- 2011年5月9日玻利维亚第一位女总统莉迪娅·盖莱尔逝世(2025-5-9已更新)
- 1964年5月13日美国天文学家彭色列和威尔逊测到宇宙空间的各向同性辐射(2025-5-13已更新)
- 1986年5月3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科院院士王力在北京逝世(2025-5-3已更新)
Copyright © 2019-2025 shaob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276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