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3日明十三陵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2025-7-3已更新)
任务文章(作)明十三陵是中国明代皇帝的墓葬建筑群,坐落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下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距离京城约50公里,自永乐七年五月(1409年)起用,直到安葬崇祯帝后结束,历时230多年,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是全球保存完整皇陵墓葬群之一,200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有入陵的因由各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的『明孝陵』;继位的朱元璋长孙建文帝朱允炆,在其叔父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发起『靖难之役』攻破南京之后下落不明,因此没有帝陵;第七帝朱祁钰,在其兄明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瓦剌所俘之后登上帝位。后来英宗复辟,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捣毁其在天寿山修建的寿陵[1],以亲王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金山的景泰陵。
长陵永乐皇帝朱棣铜像十三陵的主陵是朱棣于1409年至1413年最早兴建的长陵,他当时经『车驾临视』,钦定山名为『天寿山』,1423年他于北征鞑靼途中驾崩,后安葬于此,但长陵工程直至1427年始全部竣工。期后近200年的兴建,形成长达7公里多的完整建筑群。
13座陵墓中,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永陵和万历帝朱翊钧的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规模亦最大,其余陵墓则是死后才动工,大约会用半年修建。崇祯因为是亡国之君,并没有正式建陵,现时的陵墓是以其亡妃田氏的墓穴改建。
定陵出土的明神宗金丝翼善冠(复制品)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1995年12月,『明十三陵博物馆』成立。2003年7月3日,明十三陵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评:中国的历史文化,正在越来越多的被世界所认识




- 1963年8月27日美国著名黑人领袖杜波依斯逝世(2025-8-27已更新)
- 1906年8月27日美国连环杀手艾德•盖恩出生(2025-8-27已更新)
- 2013年8月27日“跳水女皇”郭晶晶在香港平安诞下男婴(2025-8-27已更新)
- 1896年8月27日英国军队炮轰的桑给巴尔皇宫(2025-8-27已更新)
- 1875年8月27日元素镓被布瓦博得朗发现(2025-8-27已更新)
- 1820年8月27日道光帝即位(2025-8-27已更新)
- 1928年8月27日《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签订(2025-8-27已更新)
- 1908年8月27日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025-8-27已更新)
-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地区(2025-8-27已更新)
- 1912年8月27日北京图书馆正式开馆接待读者(2025-8-27已更新)
Copyright © 2019-2025 shaob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27661号-1